加大就业创业工作力度 打造就业创业工作品牌 ——双色球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汇报

 

双色球是教育部评估优秀学校、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体育行业特种职业(国家级)培训基地、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基地和湖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认证培训基地。长期以来,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创业工作列为党委行政日常工作,构建了就业创业领导和服务体系,完善了上下联动、层层深入、协同运作、制度健全的院、系两级就业创业管理机制,建立了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形成了“学、研、训、赛、产”五环相扣的就业指导模式,提出了“以体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专项为方向”的创业指导理念,并依托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校企合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现已建成立足湖南、辐射全国、稳定发展的就业网络。

2014年毕业生575人,初次就业率为85.39%;2015年毕业生534人,初次就业率为88.58%;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1%以上;连续多年年终就业率、毕业生和企业满意度均保持在90%以上。

根据指标体系逐项逐条对照,自评分为114分。现将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

(一)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学院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学院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就业创业工作发展目标;在每年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要点都把就业创业工作列为党委行政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学院党委、行政、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就业创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创业工作。2014年9月至今,学院在党委会议上先后4次布置就业创业工作,院行政例会先后6次对就业创业工作提出要求,分管院领导召开就业创业工作专题会议5次,为学院的就业创业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招生就业、教学、财务后勤和保卫工作的四位副院长任副组长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系、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在学生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学生处、各系的就业专兼职人员组成,制定了相关工作职责。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总体统筹、协调全院就业创业工作,明确了学生处是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全院就业创业工作宏观上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各系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并配备就业专干负责就业创业工作。2016年3月14日,学院党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招生就业处。

(三)制定就业创业工作方案,提出工作目标

学院颁发了《双色球关于做好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双色球关于做好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工作文件,文件要求完善就业创业工作责任制,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和宣传,拓展就业市场,强化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积极开展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改善就业条件,培养毕业生创业意识,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四)建立完善就业创业工作制度

为更加规范地开展就业创业工作,明确各系、各部门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的责任,制订了《双色球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双色球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双色球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方案》、《关于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纳入师资队伍培养计划的决定》、《双色球特殊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实施方案》、《双色球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统计制度》、《双色球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

(五)把就业创业工作列为学院党政负责人、相关处室领导年度考核和学院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根据《双色球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学院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参与程度、学生就业质量、市场拓展等主要指标)纳入到学院年度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完善了就业创业工作奖惩机制和党委委员、就业创业工作领导组成员联系到系的制度;实行了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评优一票否决制;坚持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并把就业创业工作实绩与单位年度考核挂钩,与下拨经费挂钩,与系负责人年终考评挂钩。

  二、队伍精干

(一)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就业创业工作队伍

在就业创业队伍建设上,学院十分重视师生比例和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根据学院实际在校学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配备了就业创业工作专职人员4名,兼职人员12名,比例远远高于1:500的规定。学院专职就业工作人员负责市场调研、拓展、信息咨询与服务、就业创业指导、统计及考核等工作;各系、各相关处室兼职就业专干负责参与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二)将就业专职人员的培训纳入学院管理人员培养计划,鼓励支持就业专职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学院制定了《关于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纳入师资队伍培养计划的决定》,规定每年必须对就业人员进行培训,做到了培训计划有安排、培训时间有保证、培训内容贴近毕业生工作实际。2014-2015年双色球共派出12人次参加了省级以上的就业创业工作和教学培训,专职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培训面达到了100%。

(三)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充足,待遇与学院教学人员同等

学院成立了“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室”,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就业创业教学工作。形成了以教研室和职业生涯规划室为主、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为主要教学力量的专业教学队伍。教研室配备了专职就业创业指导课老师2人,心理咨询教师2人,兼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高级就业指导师5人、中级职业指导师1人。所有教师全部纳入专任教师编制,职称评定与教学津贴均享受教学人员同等待遇。

三、保障有力

(一)就业工作场所足够,办公设备齐全

学院配备了就业创业工作办公室1间;校企合作办公室1间;咨询室1间;毕业生档案室1间;招聘洽谈面试室1间;毕业生心理咨询室1间;创业孵化基地办公室1间,并配有办公电脑8台;600D单反相机1台;电话3台;以及空调、传真机、复印机、多媒体设备等办公用品。各系兼职就业专干均配备有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办公设备较为齐全,办公条件良好。

(二)办公经费充裕并积极争取政府社会投入

1.学院每年年度财务预算严格按照当年度应收学费总额1%的要求安排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并予以实施。2014年学费收入总额为1000万元,就业工作经费为10万元;2015年学费收入总额为1200万元,就业工作经费为12万元。

2. 积极争取政府人社部门和社会经费支持。2014年争取团省委“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项目2万元;2014-2016争取长沙市人社局求职补贴1.52万元;2015年争取长沙市人社局招聘会专项经费3万元;2015-2016争取校友会资助帮困资金4万元; 2016年争取长沙市人社局创业培训经费8万元,用于SIYB培训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

四、工作扎实

(一)认真贯彻国家政策方针,制定有关规定并组织实施

1.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学院一直把大学生预征工作和特岗计划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学院成立了“征兵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根据国家政策在毕业生中通过网站、院报、宣传栏、校园广播、课堂、讲座等主要宣传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在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方针的同时,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正确认识人生价值、转变择业观念、调整职业定位,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2014年,双色球应征报名人数31人,入伍人数为18人;2015年应征报名人数29人,入伍人数为15人,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学院被授予2014年度“征兵工作先进集体”。截止2015年,双色球毕业生特岗教师录取人数为94人,超出了学院最初预期。

2.积极推行就业援助,实施资助育人项目。学院以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纯农户家庭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三个群体”就业为重点,设立了“家庭经济特困生资助基金”,制定了《基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双色球特殊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特殊群体毕业生台帐,积极推行“一帮一”、“多帮一”的就业援助,对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动态给予重点关注、特别指导和重点推介。2014-2015年为19名家庭贫困生发放了求职补贴。

(二)多渠道收集用人单位需求的有效信息,并及时向毕业生发布

学院通过职教集团、校友会、网络媒体、报刊杂志、人才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联系等渠道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向各用人单位发布当年度毕业生专业信息;每年学院通过学院网站、电子显示屏、就业信息栏、移动短信平台、微信和QQ群等渠道向应届毕业生发布招聘岗位,发布岗位数量均超过毕业生人数的4倍以上;2015-2016年学院发布有效就业信息600多条,提供岗位4500多个,每年通过学院提供的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均超过90%。

(三)完成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网络服务功能

1.注重就业网站的建设。2014年学院对就业网进行了升级,根据省厅要求,及时嵌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一体化系统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链接湖南省毕业生就业网,完善毕业生实名查询功能。学生处就业专干负责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及时发布,保证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实效性。

2. 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工具,实现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共享。2016年,学院与云研科技合作,建立了“云就业工作平台”。平台通过学院就业网站,打通学院、学生、企业的微信端,集企业入驻审核、就业信息精准匹配推送、就业动态全过程管理、就业数据实时统计等功能为一体,使学院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信息互动、理念互通、信息共享。

(四) 就业指导课程丰富有特色

1.针对体育类高职学生不怕吃苦,协作、动手和沟通能力较强等特点,学院组织精干力量,自主编写了适合体育生特点的就业创业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将“挑战自我、永不放弃、永不气馁”的体育精神融入到了教材当中,以学院就业创业指导模式为设计理念,从内容到结构均体现了体育精神引导下的就业创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和个性化。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从入学开始,除正常的38必修课时外,还有针对性地聘请奥运会、全运会冠军,往届毕业生就业典型,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等每年来校举办大型就业创业指导和励志讲座。

2. 修改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学大纲》。2014—2015年协同教务处、各专业带头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学大纲更贴近双色球就业创业工作的实际。同时还组织了集体备课、听课,检查教案,评价教学效果等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3. 多形式开展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活动。成立了“双色球职业生涯规划室”,帮助学生树立“勇于从基层做起,敢于艰苦创业,乐观面对未来”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理性看待和分析就业市场的能力,合理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校友就业报告会、 “体育人文教育网”、 “双色球体育文化讲坛”(2014至今开设了7次)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前瞻意识与能力。

4. 加大实训条件建设。学院不断壮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力量,新建了幼儿体育健康活动实训室、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实验室、幼儿游戏情景教学实训室、体育营销实训室、针推实训室、动感单车实训室、普拉提私教实训室、营销社团实训室、体能训练实训室等9个实训室,翻修了网球、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器械健身、体育舞蹈、团操课和高尔夫等项目实训室,使设施设备技术基本达到合作企业设备的先进水平,为学生的就业实践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开展创业教育,推动创业实践

1.2014年,学院把创业基础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在自主编写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校本教材中,将《创业基础》作为了重要的章节融入到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渗透创业基础知识,并通过讲座以及GYB、SIYB等创业培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2. 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充足场地、资金、实训、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1)合理利用场馆优势,高效节能地开设创业项目

学院利用专业的运动场馆构建了“双色球创业孵化基地”,高效节能地开设了养生、健身、足球、跆拳道等12个体育创业项目,推出了赛事策划经营这一新型的创业项目。

(2)完善创业孵化基地的组织机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创业孵化基地各项创业项目的正常开展,根据部门行政职能,明确了基地由学院继续教育部牵头,财务后勤处、学生处和团委配合的管理模式,先后制订了《双色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双色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申报书》、《双色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协议书》等规章制度,规范有效地开展创业活动。

(3)创业孵化基地初现成效。

创业孵化基地覆盖了12个体育项目的培训项目,先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各体育项目培训班60期次;为社会培养各体育项目专业、爱好者2112人次;为省内各企事业单位策划、组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4场,实现了创业孵化基地功能的多赢局面。

3.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通过创业孵化基地,学院积极组织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全程参与创业活动,并借助往届毕业生的成功创业经验,组织学生参观毕业生创业场所,亲临创业项目。2015年学院首次组队参加了“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并根据《双色球创业创新奖励办法(试行)》对申报团队进行了奖励,提升了学院学生的参赛热情。

(六)广泛与用人单位联系,认真组织好各种类型招聘活动

1.根据《双色球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方案》,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收集和开发,稳步推进学院就业市场建设。

2.从2014年开始,在稳定原有市场基础上,学院着眼于与国内知名、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体育服装、器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由学院牵头组建了“湖南体育职业教育集团”,有力推进了校企深度融合,实现集团成员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目前,学院已与特步中国有限公司、中体产业等69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国际海乘订单班”和“湘体高尔夫球员助理班”的开设,标志着学院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 2014-2015年,学院组织学生多次参加了全国互联网招聘活动和省中心举办的大型招聘活动,并自行组织召开学院中、小型现场招聘会25场。

4.在每年的毕业季,在确保毕业生安全离校的同时,多方位地为毕业生离校提供优质服务。毕业生档案、《报到证》等重要材料均由教务处认真核对检查无误后,统一邮寄到毕业生所需单位和地区;学院党办、团委和保卫处户籍管理办公室等均有专人负责毕业生的组织关系和户籍转出工作。

五、成效显著

(一)积极参加国家、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非行政指令性就业调研、评比等活动,及时报送有关材料

1.2014—2015年,学院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就业创业调研活动,及时上报有关材料;严格按照省就业指导中心要求,在国库、省库按时上报就业率(年报、月报、10天报);积极组织毕业生参与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网络调查;参加由省就业指导中心推荐的“乐易考”毕业生就业调研活动;成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使用学校,建立了实名制就业平台,完成了当年度毕业生的实名制注册工作。

2.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就业及就业指导工作的专题调查和研究工作。制订了《双色球就业跟踪调查问卷》,每年均认真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满意度调查工作,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对学院办学等方面的反馈意见,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和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3. 2015年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与“乐易考”合作,聘请“乐易考”对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满意度等开展调研,形成了比较客观和真实的《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并及时在学院网站发布。

(二)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提升社会满意度

1.教务、招生和就业部门积极融入体育产业行业发展,紧盯本地区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态势,深入开展相关调查与研究活动,明确专业服务面向,促进专业融入体育产业行业;2014-2015年,共完成市场调研报告20多篇,公开发表相关论文22篇,积极推进了学院内涵建设和专业建设,为学院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2015年,学院新组建了运动训练和体育产业两个系,申报了国际标准舞、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健身指导与管理3个新专业,使学院专业总数达到9个,专业结构日趋合理。

2. 社会对学院的就业工作满意度高。随着学院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社会声誉日益提高,2014-2015年学院对部分主要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给予了高度评价,总体满意度达到91%,其中80%的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表示非常满意。

六、特色鲜明

(一)就业、创业指导紧跟国家政策,面向体育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把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政策中明确指出:到2020 年,80%以上的市(地)、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50万以上;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由此,到2025年体育技术人才需求将达到最大化,学院9个体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将会很受社会欢迎。

根据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学院就业创业指导及时调整指导理念和指导模式,致力于培养专业实用、素质全面、技能突出的群众性体育指导型人才和熟悉体育工作规律,了解体育业务,具有一定市场运作、产业管理、适应体育发展需求的体育服务型人才,服务于国家战略。

(二)就业指导服务国家战略,“五环”紧扣,注重实践,增强毕业生职业竞争力

学院以国家战略为背景,创造性地提出了“学(学习专业技术)、研(研究专业技术)、训(训练专业技能)、赛(参与技能竞赛)、产(产出社会经济效益)”五环相扣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院的专业优势和体育行业企业、培训机构、政府部门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五环紧密相扣,学研互促、学训互融、学赛互动、学产互通。

学院就业指导始终围绕在“学、研、训、赛、产”五环相扣整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架下,面向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教育等四大领域职业人才的需求与特点,与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各运动协会以及企业共同构建了竞赛训练、职业培训、体育科研的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广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促进工学结合,构建了课堂指导(学)、市场调研和指导研究(研)、企业实践(训)、赛场检验(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产)的就业指导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企业轮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各级别的职业技能比赛,以训促学,以赛促训,不断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2016年3月2日,湖南日报《湖南体育职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结硕果 》的专题,宣传了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4-2015年,学院各专业学生在湖南省运动会、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等省内外综合性大赛以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全国啦啦操联赛、全国青年武术散打赛和湖南省大众跆拳道锦标赛等专项比赛中斩获众多奖项;在2015年第二届全国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2项,团体二等奖2项,个人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院代表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在湖南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上荣获“高职专科组团体总分第二名”;表演艺术专业学生作为指定队伍参加了由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体育艺术节的集体舞表演。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和体育保健等专业毕业生全部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达50%以上,确保了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社会体育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特色专业,毕业生初次上岗起薪点为4450元/月,明显高于其他院校的同类专业,部分毕业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年薪最高达15万元以上;在湖南各健身知名品牌教练员队伍中,学院毕业生覆盖率达到了100%;健身毕业生邹勇被评为湖南省国培名师、学前教育领域带头人;毕业生王晖荣获长沙市教育局授予的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三)创业指导面向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注重实战性,培养毕业生创业意识和技能

学院创业指导以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为契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学院毕业生的创业项目90%以上都与自身专项、与体育培训相关。通过对毕业生创业项目的调研及数据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体为本(依托九个体育专业)、以市场为导向(面向体育产业)、以专项为方向(明确创业目标)”、独具体育特色的创业指导理念,并依托“双色球创业孵化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指导和创业活动;充分利用学院运动场馆优势,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指导性地让学生从市场分析、项目(或赛事)策划、业务联系、招收学员、运营管理等方面全程参与,目前已开设了养生、健身、足球、跆拳道等12个创业项目,提升创业指导的实战性,使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在毕业前就树立了创业意识,明确了创业目标,掌握了创业技能。2016年3月20日,湖南日报《做“身边提醒你运动的人”—湖南体育职院开启学生创业梦想》的专题,报道了学院创业指导工作的特色,对学院创业指导工作给予了肯定。

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先后创办了高丽、金仑、华翼跆拳道馆、蒲公英轮滑俱乐部、晨熙击剑俱乐部、凯珈健身俱乐部、蓝蜻蜓、丹迪舞蹈学校等,得到了市场和社会的认可,有的甚至成为了本区域行业的主导品牌,引领行业的发展,成为全民健身的推动者、体育产业的弄潮儿。如晨熙体育与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长沙市大同二小联合成立的晨熙击剑俱乐部,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寄望俱乐部在湖南省青少年击剑运动普及以及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上是学院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以本次“一把手”工程督查作为检验和衡量学院就业创业工作的标尺,以评促建,进一步提升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〇一六年三月